第一百三十四回:古麇故都五峰石文化传说

  有着 “古麇国故都”之称的郧阳区五峰乡,是春秋时期西周封国——麇国国都所在地,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远古文明史,驰誉学界、考古界。这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近些年出土的文物,和一些文化遗存及远古传说。仅以石头为例,揭示古麇国远古石文化传说,帮助传承和利用古麇国文化,使其不至于淹没于历史的长河。

  与“石”有关的郧阳来历

  五峰乡隶属于郧阳区,郧阳区古称郧阳。有一个故事,就发生在离五峰乡大约15公里处。

  郧阳名称的由来有着诸多传说。其中,有一种是说“郧阳”一词的来历与一块不同寻常的石头有关。

  相传很久以前,现在的郧阳区还没有地名,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。有一天,玉皇大帝在天庭散步时,脚下被一物所绊,跌了一跤,刹那间雷电交加,狂风骤起,地动山摇,飞沙走石,天昏地暗。天明之后,一块巨大的陨石从天而落,刚好落在郧阳区和郧西县的交界处——郧阳区五峰乡北面火车岭的山梁上。落地后的陨石分阳面和阴面,阳面被称为 “陨阳”,即今郧阳区;陨石阴面所指的恰是“陨阳”以西,故称“陨西”,即今郧西。

  伴随陨石落下的陨石雨,落地后皆成红色土壤,在今郧西县城东侧不远的山冈上。这块巨大的陨石从天空落地后,人们议论纷纷。猜测这块石头的来历时,一位突然出现的老者说: “这块石头可不简单,它是玉皇大帝踢下来的一块 ‘神石’,预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日后会不同寻常。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 ‘郧阳’吧!”从此 “郧阳”便成了郧阳区的名称。

  装满故事传说的 “石箱子”

  在五峰乡,还有一块神奇的石头,被称为“石箱子”。这块天然巨石,大小如同一间房屋。 “石箱子”原是一个有200多人的自然村的名字。2002年,村组合并时石箱子村并入下三岔村,隶属五峰乡。

  说 “石箱子”是一块装满古麇国远古故事传说的 “大箱子”,一点不为过。

  从地理环境看,古麇人生活在楚文化的发祥地——汉江两岸,汉江穿境而过,造就了这里深厚的石文化底蕴。这里和石有关的地名有石人河、石人滩、令牌石、石鼓石锣、石人石马、大石沟、小石沟、卧牛坑、锅夹山、神仙脚等。 “千古石事一箱收”, “石箱子”正好将这些传奇故事收藏起来,随时供人探寻。

  “石箱子”的来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。

  落难石滩的“石人石马”

  相传,玉皇大帝要在五峰的安城和郧西两地选一个地方建一座城池。用五峰大石沟大龙口的大石庄做梁柱,用五峰小石沟的小石头砌城墙。选择城址的标准由两地的土质重量决定。土质重的,说明地基牢固,可以建城;反之就要放弃。称量的办法是在两地各取一斗黄土,进行称量。在取土时,郧西人悄悄在土里掺了不易识别的黄砂金,所以,从郧西取的一斗黄土较重,于是玉帝决定把城池建在郧西,这座城就成了现在郧西县城的来历。

  建城地点确定后,玉皇大帝安排神仙万斤大力士化作会动的石人,牵着会动的石马,带着石鼓石锣和令牌,从天庭出发,向预定地点运送建城物资。由于工程浩大,时间紧迫,运送的物资较多,石人的任务非常繁重。

  一天傍晚,石人牵着石马来到汉江边,准备渡河到汉江南岸,把装满宝物的石箱子驮到郧西。要渡河,必须依靠渡船和艄公。石人摸黑到艄公家喊艄公。此时艄公已吃过晚饭安歇了,黑夜乘渡船过河是件危险的事,艄公没有答应。石人费了半天口舌说动艄公。艄公揉着惺忪的睡眼,带着石人石马来到河边,把船起锚后,准备过河。

  这时,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:石人要求人和马单独过河,而艄公坚持人和马一船过渡。双方争执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,艄公有些恼了:人和马为什么要分开慢慢过?你们难道是石头,我的渡船装不下?

  谁知艄公最后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,识破了石人石马的身份。石人顿时泪流满面,仰天悲叹:玉帝啊,我被人道破天机,无法完成您的使命了。语毕,泪水流成一条河,成了流经今天郧西河夹镇大青村的石人河。而石马则化作一片乱石滩,成了今天郧阳区五峰乡尚家河村的那片石人滩。石鼓石锣和令牌顺流而下,分别在汉江南岸的郧阳区五峰乡金鹅沟口和陡坡崖停留。于是,汉江边有了两个新地名:石鼓石锣、令牌石。石箱子留在半途一个深山沟里,那个山沟从此被命名为石箱子。

  从郧阳区城区沿着汉江南岸 “柳五”公路西上,到五峰乡安城沟村沿通村公路南进,约4公里处停留,朝山下看,在溪边可见一块菱形方石,就是石箱子。多少年来,不知有多少人慕名前来一睹其容。

  石箱子上不知在什么年代被人打了不少圆洞,据说是盗宝的人想把里面的宝物盗走。但箱子太坚固,盗宝的人只能在上面留下几个小圆洞,空手而归。现在,石箱子成了当地的景点。

  石人河长约15公里,最后注入汉江,是郧西境内最长的河流之一。两岸山势险峻,风景如画,生态环境良好。河岸两边有零星房屋,当地民风淳朴。山间小道接通公路,直达郧西县城。现在因为有了桥梁,居民无需因夜晚过不了汉江而流泪了。

  石鼓、令牌石沉入江底

  石鼓、石锣从古至今都是五峰境内的一大景点。它背靠金鹅沟西山头,北临汉江。

  在金鹅沟西山头汉江边立起的一面石壁上,并列刻着两个直径约30厘米鼓面大小的圆圈。雨水充沛季节它们没入汉江,水退后这两个石壁上像鼓面一样的圆圈露出水面,被称为石鼓。石鼓后面有一条小路,以前没有公路时,是南来北往的行人必经之路。2011年,汉江河道整治,为提升汉江通航能力,石鼓被炸掉。

  令牌石坐落于汉江南岸的五峰乡曹家湾村境内,是汉江两岸知名景观之一。2014年汛后,丹江口水库水位上升,令牌石被淹没。

  石人滩位于石人河出口处,是一片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乱石滩。这片乱石滩紧临汉江,前面是湍急的江水,后面是居民区,上下有轮渡、渔船和码头。自古以来,这里的水运货运生意火爆。2010年10月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,当地的尚家河村有300多人搬迁到襄阳。2011年底移民内安,尚家河村又有354人被集中安置在汉江边,住进新房。远远看去,一片崭新的小楼立于江岸,格外引人瞩目。

  遥相呼应的“大石沟”、“小石沟”

  大石沟村口的大石庄坐落于汉江南岸,有三层楼那么高,占地约3000平方米。大石庄又称 “大龙口”、 “巨石阵”,它的周围是一片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大石滩,江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洄水湾,使这里成为天然良港。传说中,大石庄里有一个 “金鸭子”,在没人的时候,到汉江里游泳、嬉戏。于是,曾有一些人前来盗宝。但是,无论他们怎样寻找,也找不到金鸭子身在何处。

  大石庄离我老家不远,因此是我和小伙伴游泳、嬉戏、玩耍的地方。年少的我们趁着月光,走进大石庄,到船上赏月,看流星划破夜空,听老人们讲金鸭子、韩信埋母等故事。夜深了,就枕着汉江的波涛进入梦乡。次日清晨,我们站在大石庄顶,感受汉江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景观。

  小石沟与大石沟相对而望,相隔四五公里路程。因为这里的汉江边乱石滩很多,石滩上石头个头小,因此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小石沟。前些年,考古专家在这里发掘出不少西汉时期的文物,曾轰动一时。

  石文化承载文化五峰

  卧牛坑、锅夹山、神仙脚同处下三岔村。卧牛坑是指一个石头上面的大坑,形状像一头牛卧后留下的痕迹。 “锅夹山”在原郭家山村,是指当地的一座山,山这面有口石锅,山那面也有一口石锅,两口锅夹一面山,因而取名 “锅夹山”,是原郭家山村名称的前身, “锅夹山”在近几年被误传为郭家山。“锅夹山”与当地的天鸡寨、刘家槽等相距不远。当地有个说法:刘家槽雾气沉沉,天鸡寨晒过白金。后一句也有人说是 “天鸡寨赛过北京”。

  “神仙脚”在 “石箱子”外边的小溪中间,是溪水中一块凸起的石头,石头中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印迹,像一个大脚印,仿佛是被神仙踩出来的。对此,当地的一个传说是,这是祖师爷仙游回武当山,在这里垫脚时留下的脚印。

  五峰境内的汉江奇石也是该乡一大文化资源。多年来,这里的汉江奇石吸引着无数奇石爱好者前来淘宝。在这里能否找到奇石,要看你是否与奇石有缘。

  现在,郧阳区正打造汉江百公里文化生态旅游风景线路,而五峰的奇石景观是游人能欣赏到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。

WWW.YUNYANGFU.COM 网站联系方式:380108531 13636263189 - 返回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