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七回:郧西渡春桥 |
古城郧西有一条清代形成的小街,青瓦陈椽,自然淳朴,穿过这条小街,尽头的一座石拱桥令人眼前一亮,只见石拱桥状如新月镶嵌在小河上,这就是郧西著名八景之一的“渡春垂柳”,俗称“渡春桥”。 关于渡春桥的来历,一说是清道光年间,郧西春荒严重,农民因断粮大批逃荒到外地,当时有个叫翁吉士的县令边奏请清政府拨粮救济,边组织饥民修桥挣钱买粮。到了夏收,春荒已经度过,此时桥梁也正好竣工,所以称“渡春桥”。 还有一说也和这个翁县令有关,据说翁县令名吉士字惠农,系福建侯官县嘉庆已卯科举人,于道光已亥年赴任郧西县令。 当时的郧西山清水秀、水草茂盛、绿树成林、物产丰富,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,百姓安居乐业。 县城北门外一里许有直峪河(即今小河西),此处为湖北通往陕西的咽喉要道。河上原以木板为桥,遇大水常常漂失。每逢阴雨绵绵,便无法通行,西北诸乡百姓粮食蔬菜、柴米油盐等集市贸易,往来其间十分不便,两岸群众只能望河兴叹,而冒险过河者或被淹死,或被冲得无踪影。 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翁县令为解群众之忧,广组人力,筹措财产加以建桥,却因一场暴雨,所建之桥顷刻间化为乌有。为攻克建桥难题,翁县令发动广大百姓和能工巧匠的集体智慧,群策群力纳众人之建议,将桥身改用月门,顺应水性,保证流水从月门下顺利通过。 |
WWW.YUNYANGFU.COM 网站联系方式: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