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回:韩家洲:春秋故事与韩信传说2 |
楚人从麇地取得经验,掌握了制陶技术,使生活焕然一新,又获得青铜冶炼本领,箭镞增锐,礼器增光,楚国实力开始壮大。不久,即由丹水下迁,走向茫茫无际的江汉,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垦新疆域,成就斐然。楚国年复一年的努力拓展了千里疆土、四方沃野,不再是曾经的小小方国,而是敢与周天子叫板称王的南方大国。邓、随、蔡、申、宋等国,一一臣服,江汉大鳄视周边方国如虾米小鱼。楚国东伸南扩,似乎没打麇地的主意。楚第六代君主熊渠,深得江汉民心,楚势日炽;不再稀罕周天子给的爵位,自命为王;借诸侯不朝觐天子之名,南攻鄂渚,北伐庸、粤;而邻庸的麇人依然安宁,主要是因为楚要利用汉江水道,顺利从韩家洲的江防要隘通过,只得暂留麇国,以图日后夺取。 楚只对庸的出尔反尔作出惩罚,不是灭亡其国。之后,楚又传十六代至庄王,楚进入霸主时代,盛气逼人。要与强秦打交道,作为西进北上重要通道的汉江,自然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,西北境外也应该成为自己管辖的土地才妥当。于是,庄王举兵把庸国灭了,消去麇国的强援,随后挥戈捣麇。 公元前611年,楚兵水路并进,势不可挡,将麇之下游江防悉数攻克,抵韩家洲军事要塞。麇国数百年不断加固的江上要塞,地面营垒巍然,地下暗藏玄妙,连同两岸攻势,逶迤布防,固若金汤。楚军陈兵数万于江中,万箭纷飞,昼夜不息,一连数日韩家洲上飞矢如蝗,汉江大门始终未能被打开,楚军无可奈何。楚国率军者心生怯意:小小江洲势如崤函,坚不可越,不可小觑。遂调来攻城器械,从韩家洲右侧峭壁攀援偷袭,强登山巅,打开缺口,数千精兵一拥而上,混战中麇国四面营垒被夺。此时麇人乱了阵脚,韩家洲这座江防大门在麇人悲壮的国殇中缓缓被打开。楚人长驱直入,一路抵达钖穴,攻取麇人都城,俘获麇族宗亲,将其强迁异地;然后划麇地为楚国一县,自此延续数百年的古老麇国从版图中消失。韩家洲一战,让楚军知道了小小江洲的厉害,此后重兵驻守,在麇人建筑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韩家洲周围的百里汉江防御体系,使其成为对付西蜀、北秦、东齐三面来兵的水上屏障;并置以县,以其处堵河之北、秦岭之南,名曰堵阳县,辖堵河、汉水两岸上下百里区域。关于堵阳,郦道元 《水经注·卷二十八》注沔水 (即汉江)途径处有记载:“沔水又东过堵阳县,堵水出自上粉县,北流注之。”此堵阳县即韩家洲,堵水即堵河。 夺麇地,一统千里汉江,庄王好不气壮,遂而率大军浩浩荡荡东进,跃马周天子都城洛邑,大显其威,不可一世。 庄王之后,楚国依然实力雄厚,但北面秦人强势崛起,不时南侵,一度越秦岭夺楚地六百里,这是楚人筚路蓝缕拓展疆土以来,首次失利,因而成为挥之不去的耻辱。秦人筑武关,抵汉水之滨,又夺汉中部分土地,当他们继续顺流而下,欲达荆襄时,在韩家洲遭遇到军备严整的江防阻击,难再进一步,只好以此为界,不断与楚交手。自此,上下百里就成为秦楚对峙的前线。 300年后,楚怀王缺乏战略眼光,合纵之策被张仪破坏,失掉盟友,孤军与秦战于丹阳,痛失八万荆楚子弟,又倾全国之力战蓝田,受重挫,秦人占楚之汉中,顺江直下占上庸。抵近白河,同样因沿江顽强阻击无法逾越。此次乘势欺楚的还有韩魏,他们到达汉水,见关防威严,退而回师时占了南阳一带的邓地。此后的20多年里,楚襄王继位,秦楚时盟时战。形成这样的局势,是因为秦国有着眼大局、斗横拆纵、暂缓对强楚下手的的策略,也有短期无力攻克汉江防线的无奈。至楚最后一位君主负刍为政时,秦扫平大半天下,收拾国势衰微的楚国势在必行,大将王翦率军由东向西击败楚军,杀了楚国大将项燕,楚国土崩瓦解,延续了数百年的楚国至此寿终正寝。深知秦头楚尾之重要的秦帝国,立即将汉江战略防御体系纳入重要的军事部署范畴,用作掌控西南、牵制江南的内陆防线。为进一步强化军事防线,于韩家洲山脊之开阔地设瞭望塔哨、营帐,驻统军都尉、领材官(步兵)、楼船(水兵)等;行政沿袭楚建制,仍以韩家洲为堵阳县署,隶属南阳郡,洲之南坡筑梯级城郭,迁关中豪门和韩赵后裔居之,在孤洲营造居住环境。始皇帝对汉江江防也特别重视,东巡时,特地经汉江、过境郧阳回转,巡视江防,到韩家洲要塞一观。 韩王信·韩颓当·韩暨 秦末楚汉争霸中,有一位被张良发现的韩国后裔,也就是韩襄王的庶出孙子韩信,长得英武威猛,统军有方,就把他推荐给刘邦。自此,他率故土一支队伍随汉王刘邦进陕南,破武关,抵汉中,一路挥戈,所向披靡。此间,他积极建言,促汉王杀回关中,进军关东。他的才干让刘邦赏识,允其韩王之位,此后在汉高祖五年,刘邦与之剖符为信,正式封他为韩王,是汉初八位异姓王之一。这比淮阴侯韩信当年讨要齐王封号体面多了,淮阴侯韩信的齐王、楚王之位都不是刘邦真心给的,不久就想法收回了,而韩王信之王位一直到他投降匈奴方才被取缔。为区别两韩信,太史公司马迁特地用了韩王信和淮阴侯韩信的称谓。 大汉平定天下后,韩王信的封地从肥沃安适的颍川改到太原以北,抵近匈奴马邑,冒顿单于随后杀来,重重包围中,他想到异姓王纷纷被除掉的处境,选择投降匈奴求保全。高祖十一年他进犯山西阳高以北的参合城,被汉军所杀。留在异国他乡的儿子韩颓当、孙子韩婴于汉文帝十四年率部归汉。念韩王信为开国功臣,汉庭对其后嗣既往不咎,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、韩婴为襄城侯。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,弓高侯的军功卓著,大受褒奖,逝后儿子袭其爵位,再传至孙,孙子无后,爵位终止。庶出之孙韩嫣,地位尊贵,受皇帝宠爱,名声和富贵荣显于世。韩嫣之弟韩说再度封侯,多次受命为将军,此后,其子袭爵,孙子韩曾承封龙额候。 传说韩颓当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曾利用汉江防务,抵达韩家洲,此时这里仍是县址,驻军与秦楚遗臣参差其上,人气蒸腾,谓之盛景。放眼岛丘,山阔地旺,他嘱咐家人,可移后人于此,以保家世永续不竭。子孙记其嘱,其后人韩曾封龙额候之后就将两子迁于韩家洲兴家立业。他们隐家世,做庶民躬耕打渔。韩氏人丁众多,子孙成群,不停繁衍,不知何时已把岛上异姓排挤出去,留下清一色韩氏,这里也就被称为韩家洲。韩门均以显祖为荣,却不知历史上有两个韩信,便以名声最大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祖,家传奉之。此时汉江已久无兵事,千古关防的韩家洲逐渐淡出大一统的帝国战略视野,曾因兵而兴的堵阳县址也在汉末随之裁撤。 韩氏传至东汉末年,又走出几位有为之人。有位叫韩术,官至河东太守,儿子韩纯,官至南阳太守,山民之家能走出郡守大员,实令世人啧啧称羡,然而就在一片赞叹声中,却遭人背后算计。一个叫陈茂的当地土豪举报,说韩纯为抢得风水,把自己双目失明的母亲活埋,洲头坟冢即为实证。陈茂一边在官署举证,一边在民间风传九里山前活埋母的轶闻。这样,上下其手,不真也真,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,忤逆不孝是死罪,韩纯及其长子被杀。其实,韩纯母亲双目失明,恐拖累儿女自缢。陈茂妒忌韩家人才辈出,诬陷韩纯不孝。韩纯次子韩暨痛心疾首,在无力挽回官司时,私下筹资养死士,割下陈茂人头,报了杀父之仇。仇虽报,传闻难弥,人们普遍相信了活埋母的故事,一传再传,随着立于洲头的土冢而传至后世。 韩暨承继祖辈才志,报得父仇,名声大振,因深恶东汉末年政治腐败,被举孝廉,誓不应命,被袁术征召,他又躲进深山。曹操得知其才,诚意之下,他方入丞相府,步入仕途。因在水边长大,深知水能的作用,他在乐陵太守任上,把冶铁所用马力驱动的鼓风机改为水力驱动,功效提高了3倍。任内7年,治下各类器具充实,朝廷多次颁诏褒奖。曹丕称帝后封他为宜城亭侯,后迁太常,位列九卿,地位尊崇;晚年,升司徒,位列三公。曹睿称他 “澡身浴德,志节高絜,守道弥固,可谓纯笃,老而益劭”。陈寿在 《三国志》中评价他 “处以静居行化,出以任职流称”。有传记记其籍贯为南阳郡堵阳县,世人由此得知他出生于堵阳县址的韩家洲。 随韩暨出仕,一支韩姓走出韩家洲,或河南,或辽阳,开枝散叶。南阳韩氏鼎盛,代有人才,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即为其中之一。 韩家洲韩氏千年以袭,以韩信为宗,恪守韩姓祖脉血统,不容他姓。 江流流转,韩家洲以弹丸之地迎送了凌侍汉江的方国、王国、帝国的烽火岁月,使命已毕,它恬然归位于滋生养民的自然本能。在尽天泽育生灵中,承载了赫赫大姓的延续,传承了一个华夏民族的轶闻故事。 2010年8月30日,居住在韩家洲的108户483位韩家人,从有着血缘根脉的祖地起程,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远迁汉江下游的随州黑龙口和凤凰山。随之,将口耳相传的春秋故事、韩氏轶闻留存在鄂西北这片河山里。
|
上一页 |
WWW.YUNYANGFU.COM 网站联系方式:![]() ![]() |